功分器全称,英文名power divider,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可也称为。一个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之间应保证一定的隔离度。功分器按输出通常分为一分二(一个输入两个输出)、一分三(一个输入三个输出)等。功分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功率损耗(包括、分配损耗和反射损耗)、各端口的,功率分配端口间的隔离度、幅度平衡度,相位平衡度,功率容量和频带宽度等。
系列
1、400mhz-500mhz段二、三功分器,应用于一般通讯、通信以及450mhz系统。
2、800mhz-2500mhz频率段二、三、四微带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cdma/phs/w
lan室内覆盖工程。
3、800mhz-2500mhz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gsm/cdma/phs/wlan室内覆盖工程。
4、1700mhz-2500mhz频率段二、三、四腔体系列功分器,应用于phs/wlan室内覆盖工程。
5、800mhz-1200mhz/1600mhz-2000mhz频率段小体积设备内使用的微带二、三功分器。
分类
功分器从结构上分为两大类:
(一)无源功分器,它的主要特点是: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基本上无噪声;而它的主要缺点是接入损耗太大。
(二)有源功分器由放大器组成,它的主要特点是:有增益,隔离度较高,而它的主要缺点是有噪声,结构相对复杂一些,工作稳定性相对较差。功分器输出的端口有二功分,三功分,四功分,六功分,八功分,十二功分。
下面对几种常见的微带功分器进行分析与对比:
一、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两根平行导带组成,通过两条分支导带实现耦合,分支导带的长度及其间隔均为四分之一线上波长。理想情况下端口1输入无反射,输入的功率由2、3端口输出,端口4无输出,即1、4端口相互隔离。由微波理论中的奇偶模分析法可以计算出,对于功率平分的情况,分支导带的特性阻抗与输入输出线相同,而平行导带的特性阻抗为输入输出线的1/,s12与s13有π/2的相位差。微带分支线电桥主要用作微带平衡混频器,由于端口1和4相互隔离,故本振和信号互不影响,同时由微带线的平面特性,混频晶体很容易连接在端口上,电路结构既简单又紧凑。
图1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二、wilkinson功分器
wilkinson功分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输入线和输出线的特性阻抗都是。对于功率平分的情况,输入和输出口间的分支线特性阻抗=,线长为四分之一线上波长,在分支线末端跨接一个电阻r,其值为2。由微波理论可以证明,这种功分器当2、3口接匹配负载时,1口的输入无反射,反过来对2、3口也如此。由端口1输入的功率被平分到端口2和3,且2、3端口间相互隔离。
图2 wilkinson功率二分器
三、双线二分器
双线二分器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的结构很简单,而且能够根据给定的输入阻抗灵活地调整分支线的特性阻抗以达到良好的匹配,因此在天线的馈电网络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的缺点在于输出端之间没有很好的隔离。
图3 双线二分器
对上述几种功分器的性能作对比如下:
功分器类型 性能
|
频带
|
输出隔离
|
同相输出
|
输出损耗
|
结构
|
分支线定向耦合器
|
窄
|
有
|
否
|
大(路径长了)
|
简单
|
wilkinson功分器
|
宽
|
有
|
是
|
小
|
简单,有集总参数元件
|
双线二分线
|
宽
|
没有
|
是
|
?
|
简单
|
技术指标
功分器的技术指标包括、承受功率、主路到支路的分配损耗、输入输出间的插入损耗、支路端口间的隔离度、每个端口的电压驻波比等。
频率范围
这是各种射频/微波电路的工作前提,功分器的设计结构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必须首先明确分配器的工作频率,才能进行下面的设计。
承受功率
在大功分器/合成器中,电路元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是核心指标,它决定了采用什么形式的传输线才能实现设计任务。一般地,传输线承受功率由小到大的次序是微带线、带状线、同轴线、空气带状线、空气同轴线,要根据设计任务来选择用何种线。
分配损耗
指的是信号功率经过理想功率分配后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此值是理论值,比如二功分3db,三功分是4.8db,四功分是6db。(因功分器输出端阻抗不同,应使用端口阻抗匹配的网络分析仪能够测得与理论值接近的分配损耗)
插入损耗
指的是信号功率通过实际功分器后输出的功率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再减去分配损耗的实际值,(也有的地方指的是信号功率通过实际功分器后输出的功率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插入损耗的取值范围一般腔体是:0.1db以下;微带的则根据二、三、四功分器不同而不同约为:0.4~0.2db、0.5~0.3db、0.7~0.4db。
插损的计算方法:通过网络分析仪可以测出输入端a到输出端b、c、d的损耗,假设3功分是5.3db,那么,插损=实际损耗-理论分配损耗=5.3db-4.8db=0.5db.
微带功分器的插损略大于腔体功分器,一般为0.5db左右,腔体的一般为0.1db左右。由于插损不能使用网络分析仪直接测出,所以一般都以整个路径上的损耗来表示(即分配损耗 插损):3.5db/5.5db/6.5db等来表示二/三/四功分器的插损。
功分器技术规格(室内分布)
功分器技术规格
项目
|
规格
|
||
1:2
|
1:3
|
1:4
|
|
插入损耗
|
≤3.5db ≤ 5.5db ≤6.5db
|
||
阻抗
|
50ω
|
||
≤1.5
|
|||
最大输入功率
|
15w
|
||
连接器(接口)
类型
|
n-female
|
||
尺寸(mm)
|
90×70×20
|
118×73×21
|
118×73×21
|
重量(kg)
|
0.2
|
0.32
|
0.34
|
隔离度
指的是功分器输出各端口之间的隔离,通常也会根据二、三、四功分器不同而不同约为:18~22db、19~23db、20~25db。
隔离度可通过网络分析仪测,直接测出各个输出端口之间的损耗,如上图淡蓝色曲线所示,bc间,及 cd间的损耗。
隔离度可通过网络分析仪测,直接测出各个输出端口之间的损耗,如上图淡蓝色曲线所示,bc间,及 cd间的损耗。
支路端口间的隔离度是功分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从每个支路端口输入功率只能从主路端口输出,而不应该从其他支路输出,这就要求支路之间有足够的隔离度。
输入/输出驻波比
指的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匹配情况,由于腔体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不是50欧姆,所有对于腔体功分器没有输出端口的驻波要求,输入端口要求则一般为:1.3~1.4 甚至有1.15的;微带功分器则每个端口都有要求,一般范围为输入:1.2~1.3 输出:1.3~1.4。
功率容限
指的是可以在此功分器上长期(不损坏的)通过的最大工作功率容限,一般微带功分器为:30~70w平均功率,腔体的则为:100~500w平均功率。
频率范围
一般标称都是写800~2200mhz,实际上要求的频段是:824-960mhz加上1710~2200mhz,中间频段不可用。有些功分器还存在800~2000mhz和800~2500mhz频段
带内平坦度
指的是在整个可用频段内插损含分配损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一般为:0.2~0.5db。
功分器技术规格(室内分布)
功分器技术规格
项目
|
规格
|
||
1:2
|
1:3
|
1:4
|
|
插入损耗
|
≤3.5db ≤ 5.5db ≤6.5db
|
||
阻抗
|
50ω
|
||
≤1.5
|
|||
最大输入功率
|
15w
|
||
连接器(接口)
类型
|
n-female
|
||
尺寸(mm)
|
90×70×20
|
118×73×21
|
118×73×21
|
重量(kg)
|
0.2
|
0.32
|
0.34
|